传播定义
(1)汉语中的“传播”
“传播”在汉语中是一个联合结构的词,其中“播”多半是指“传播”,而“传”是具有“递、送、交、运、给、表达”等多种动态的意义。这就指明了“传播”是一种动态的行为。所以在汉语中常作为动词使用。如:传播信息、传播谣言、传播疾病、传播花粉……
(2)英语中的 Communication
“传播”一词是从英语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,在英语中这是个名词,原意中包含着“通讯、通知、信息、书信;传达、传授、传播、传染;交通、联络;共同、共享”等意思。
(3)传播学中关于“传播”的定义
据考证,1945年11月16日,在伦敦发表的联合国“教科文”(UNESCO)宪章中,曾经这样写道“为用一切 mass communication 手段增进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而协同努力。”其中的 mass communication 一词就被翻译为“大众传播”(专指报纸、广播、电视等媒体而言,所以,这些媒体也就被统称为“大众传播媒体”)。
定义详解
传播的定义:传播(Communication)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。信息(information)是传播的内容。传播的根本目的是传递信息,是人与人之间、人与社会之间,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传递、信息接受或信息反馈活动的总称。
传播译自英语Communication, 源自拉丁语Communis(community)。该词的中文意思可以有十几种解释,如:交往、交流、交通、通讯、传播等。
关于传播的定义有很多种,有人统计有126种之多,它们有着各自的侧重点:
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;强调传播是有意图地施加影响;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;强调传播是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;强调传播是社会关系的体现。但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对传播下定义,其基本意思是"与他人建立共同的意识"。这一点,从与“传播”相近的英文单词上也能看得出来:
Communication 交往、交流、通讯、传播;
Dissemination 传播、扩散、宣传;
Transmission 传输、传送、播送;
Spread 传播、传送、宣传;
Propaganda (政治、政党)宣传、传播。
传播:含义较广,如交流,沟通,通讯,交际,交往等,基本意思是“与他们建立共同的意识”。在传播学中被定义为:传播是带有社会性,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。
公共传播的特点:双向性、共享性、快速性、广泛性。
构成要素:
一是基本要素:信源、信宿、信息、媒介、信道、反馈。
二是隐含要素:时空环境、心理因素、文化背景和信息质量。
传播的价值
1、人们彼此关怀,共享世界的方式:意义和情感的构成
2、确证自我的方式:生存坐标,路标
3、社会调节的方式:观察,守望,决策,社会运行的保障
传播的应用
精确传播
精确传播是在充分了解受众信息的基础上,针对特定人群的偏好,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的传播形式。
精确传播往往由直复营销、数据库营销等多种手段的结合,前提是掌握精确的营销信息,精确的目标受众资讯以及有效的市场手段。
传播手段创新
有人这样说,中国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人读着报纸长大,六七十年代生人听着广播长大,八九十年代生人看着电视长大,而本世纪生人则在互联网上边读报纸、边听广播、边看电视。之所以出现这一变化,就在于新兴媒体传播更迅速、覆盖更广泛。
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,胡锦涛总书记突出强调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,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新高潮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全面部署,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科学途径。他在报告中明确指出,“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,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”。他要求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“传播手段创新”,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构建“传输快捷”“覆盖广泛”的文化传播体系。这一论断高屋建瓴,立意深远,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。
但是,随着媒介的发展,在使党的纲领路线、方针政策、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“最迅速”“最广泛”地同群众见面方面,新的传播手段已走在传统媒体的前面。
新兴媒体传播更快、覆盖更广、互动性更强,因而更容易影响受众,抢占舆论先机,形成舆论强势,并在内容传播上形成优势。
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多处论述了“网络”建设、“传播手段创新”,以及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构建“传输快捷”“覆盖广泛”的文化传播体系等,正是站在时代的高度,清晰地洞察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。胡锦涛同志的论断,不仅和毛泽东同志“最迅速”“最广泛”的新闻观一脉相承,而且在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,与时俱进地提出了通过“传播手段创新”,构建新的传播体系,实现“最迅速”“最广泛”传播的方法论,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和发展,是站在时代高起点上的重要论断。
信息时代,内容为王,赢者通吃。传统媒体在内容方面优势明显。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应积极融合,取长补短,互相促进,达到共赢。新兴媒体学习利用传统媒体的内容,才能抢到更多的眼球,才能更有竞争力;同时,传统媒体借助新兴媒体的先进传播手段才能扩大影响,站稳阵地。正如电波必将取代烽火狼烟一样,互联网等新兴传播手段也必将取代纸介而成为主流传播载体。当读者大量转入新兴媒体的时候,我们不能不占领新兴媒体,不能不发展新兴媒体。这既关系媒体的生死存亡,更关乎党的新闻事业的成败兴衰。
当今世界,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,价值观念、意识形态、政治制度、生活方式在不断冲突。而其影响不仅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,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。谁的传播能力强大,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,谁就能更好地引导舆论。没有读者,谈何市场?没有市场,谈何阵地?没有阵地,何来导向?
因此,我们必须尽快发展新兴媒体,占领舆论阵地,最大可能地保持舆论导向的正确性。
多媒体融合,多传播手段互动,构建传输更加快捷、覆盖更加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, 形成立体传播。
无论是传统媒体,还是新兴媒体,也无论是何种传播手段,只有相互融合,互相配合,优势互补,才能够更好地形成合力。
如果能够加强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、新兴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的多媒体互动融合,就一定能够构建成一个传输更加快捷、覆盖更加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,从而实现立体传播,开创出新局面。